醫師專欄
正視兒童肥胖問題

惠心婦幼診所小兒科主治醫生 許振東 醫師 口述

文字工作者 陳亞南 執筆



親愛的許醫師:
       您好!

       我的小孩上小學一年級了,學校健康中心給他們做身高體重記錄後,請家長簽知。簽收單上,老師特別請我注意小朋友的飲食、運動,說他的體重太超過了。

       我承認我的小孩是胖了一點點,可是很可愛哪!他的阿公很愛美食,常帶他去吃大餐。阿公常說小時候胖一點才有抵抗力,而且長大就自然會瘦了,還舉例說我的先生小時候很胖,上大學以後愛美就瘦了。

       小孩胖胖的真的不好嗎?
孩童的媽媽上



       門診中愈來愈常見胖小孩來求診的案例,像是5歲學齡前的孩童體重已經超過30公斤,統計顯示肥胖兒童的比例確實越來越高。

       肥胖是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發生的重要危險因子,兒童與青少年時期的肥胖更對其未來成長和健康產生至關重大的負面影響。小時候胖就是胖,長大後通常仍然是胖,因為小時候養成的體質與習慣,長大之後是很難調整與改變的,而肥胖對於身體的影響也是相加累積的結果。

       因此兒童肥胖的問題,已經成為現代家長必須重新思考的重要課題,更是未來國民的健康關鍵,慶幸的是政府及醫學界都已經注意了這一事項。

       因此我們來談談兒童肥胖的問題與改善方法。

壹、判斷兒童肥胖的標準

       評估兒童是否肥胖,臨床上會依據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來衡量,這指數的公式為:體重/身高2,亦即體重(公斤)除以[身高(公尺)的平方]。

       台灣兒童的BMI系數,國民健康署有針對不同年齡性別的兒童製作出「兒童及青少年生長身體質量指數(BMI)建議值」,台灣兒童的身體質量指數(BMI),不同年齡與性別的標準不一樣。兒童是否肥胖需要以相同性別年齡層的身體質量指數百分位作為過重或肥胖的標準比較。

       當身體質量指數位於該性別年齡層的第5至84百分位為正常範圍,低於第5百分位為體重過輕;當身體質量指數位於第85至94百分位時為體重過重,超過第95百分位時為肥胖。對照兒童與青少年之年齡和性別並計算BMI值,就可以判斷一個孩童的體重是否標準、過重或肥胖了。


貳、兒童肥胖的盛行率

       那麼到底台灣兒童肥胖的盛行率是多少呢?

       依據2016年教育部「健康檢查資料」的調查發現國小學童肥胖盛行率為 28.1%,其中男童為31.9%,女童24.1%。2017年「各級教育統計概況分析」調查發現104學年度國中階段過重及肥胖盛行率29.1 % ,其中男生為33.3%,女生為24.8%。

       簡略歸納,國內兒童過重與肥胖的比例是男性高於女性,平均約為3成。這個肥胖盛行率,與國際比較起來,在亞洲鄰近國家中,如日韓新加坡,台灣兒童過重及肥胖率都比較高,若與歐美國家相比,如美加英澳,雖然女生盛行率較低,但男生盛行率則不相上下,可知肥胖問題的嚴重性。

叄、影響兒童肥胖的因子

       什麼因子會影響兒童肥胖呢?根據相關研究歸納出下列幾項因素:遺傳、飲食、身體活動與睡眠狀況。

       很多胖胖一族都是家族性的,因為遺傳了肥胖基因,簡單地說就是遺傳到易胖體質,胖胖的父母其孩子屬於肥胖者也比較多。當然影響肥胖因子除了遺傳基因外,更多的是飲食形態不均衡、身體活動量不足、生活形態和睡眠,都是會造成肥胖的相關因素。細細觀察今日孩童的飲食、生活與行為不難發現我們下一代所處的正是致胖環境。

一 、飲食

       根據研究,與孩童肥胖確切相關的飲食因素,包括大量攝取含糖飲料、乳製品及蔬果攝取不足、熱量與脂肪攝取過多等。這些問題多與不吃早餐、多外食(特別是速食)、狼吞虎嚥、份量過多、不餓還是吃、常吃零食等不良的飲食習慣有關係。

       進一步整理臺灣青少年飲食的現況,發現約兩成的青少年在晚上十點以後還進食,而且飲食內容攝取不均衡:全榖雜糧類攝取較低,魚肉蛋豆類食物攝取過高與乳品蔬果攝取不足等,此外飲食品質不佳,富含脂肪鹽分的食品攝取過量,都是國內常見的兒童不健康飲食問題。

       改善兒童飲食習慣可以從環境做起,營造良好飲食環境,並於家庭、學校與社區規劃有效的飲食環境,對建立兒童健康飲食習慣應有正面助益。例如鼓勵孩童在家進餐,研究已證實多在家用餐與肥胖呈負相關。

       值得一提的是對學生來說,一天中多數時間都在學校渡過,尤其國中時期開始,一大早就到校早自習,直至傍晚下課,甚至晚自習或補習後才回家,學校可說是影響學生健康飲食的重要環境,但學校飲食形態受限,攝取蔬果魚類也偏少,不利於健康飲食的養成,因此如何改善在校的飲食模式對於孩童肥胖的控制也至關重要。

二、身體活動

       身體活動量不足也是孩童肥胖的重要因子,簡單說就是較少從事休閒活動,而活動量多寡與孩童肥胖或未來肥胖的負相關早已明確證明。研究發現目前臺灣兒童較世界其他國家兒童身體活動量普遍偏低,是造成兒童過重與肥胖比率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國內孩童及國中生多參與課後輔導補習,較少從事日常休閒活動,導致身體活動量降低,即使有休閒活動也多偏向靜態型式,例如看電視、打電動、長時間使用3C產品等,甚至邊看電視邊喝飲料吃零食,均可能進一步惡化肥胖與相關健康問題。

       運動可幫助提高新陳代謝,增加熱量的消耗,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對兒少身體活動量的建議:

       5至17歲兒童每天應該至少累計從事60分鐘中等到高強度身體活動,例如步行、舞蹈、園藝、做家事、騎腳踏車或游泳等,且每週至少應從事三次費力的身體活動,包括跑步、爬山、競技運動比賽等能強壯肌肉與骨骼負重的活動,並以循序漸進的方式,慢慢增加運動的強度及時間。

三、睡眠

       睡眠不足與體內葡萄糖代謝變化、食慾增加和能量消耗減少有關。研究發現晚睡型青少年與正常作息的同儕相比往往 BMI 較高、飲食習慣較差,例如蔬果攝取較少、多食不健康零食及夜晚喝咖啡等不良行為。

       針對兒童與青少年睡眠建議量,各國建議標準不一,根據歐美各國對各年齡層兒童的睡眠建議量,一歲前可達 20至22 小時,逐歲遞減,12 歲時仍應有8至9小時,之後維持至18 歲建議也跟 12 歲相近。

       若是孩童睡眠充足,而且能配合家庭條件,例如在家進餐、限制使用3C產品、看電視、打電動等觀看螢幕時間,都可顯著降低孩童、特別是學前兒童肥胖的風險。

肆、肥胖對健康的不利影響

       過重與肥胖孩童長大後有相當高比例成為肥胖成年人,且肥胖程度與疾病風險也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日趨嚴重,而與肥胖相關的代謝異常疾病與心血管疾病發生率也隨之升高,甚至有提前至孩童期就發生疾病者。近年來國人十大死因中即有七項與肥胖飲食與生活型態相關。

       肥胖對健康究竟有哪些的不利影響呢?

一、心血管疾病風險上升

       臨床研究分析證實,與正常體重的同儕相較,肥胖孩童和青少年罹患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與胰島素阻抗的比例較高,且其嚴重性隨著肥胖程度而增加,同時也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肥胖兒童的心肺耐力較低,會影響其運動表現,降低其運動動機與活動量,更提高其代謝異常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此外也可能出現睡眠呼吸中止的問題。

二、易有骨科併發症

       肥胖兒童易發生大腿骨頭骨骺滑脱及脛骨內翻的問題。身體過重致雙腿負重過大,就易有骨骺滑脱,產生疼痛,造成腳部內翻或變形性膝關節炎等狀況,影響步態,因而特別需要留意,要盡早處理以免造成永久的傷害。

三、易有肝膽腸胃問題

       雖然現在孩童都接受B型肝炎疫苗不會感染B型肝炎,但是孩童肥胖引起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時間久了仍有肝硬化的風險;而孩童膽結石通常也與肥胖相關。在體脂肪增加時 ,上腹腔壓力會隨之增加,進而引發胃食道逆流等腸胃問題。

四、心理與社會發展

       肥胖外觀影響自我形象的建立,容易使人產生抑鬱及焦慮的心理,導致自卑退縮,不願意和周圍人際交流,不願意參加活動,社會適應能力較低,影響同儕間人際關係,皆不利於孩童的身心健康發展。此外也容易出現校園內的霸凌、貼標籤或造成暴食厭食飲食失調,這些都影響兒童心理與社會發展。

伍、兒童肥胖處理的策略原則

       適用於所有兒童的預防策略:

一、 建立監測與追蹤系統

       擴大執行學前兒童飲食營養及體位成長全國性調查,落實學前兒童幼兒園及預防接種時健兒門診的身高體重登錄制度,提供給就學機構,落實兒童體位成長記錄,以持續監測追蹤體重過輕過重及肥胖學前兒童的生長情形,並提出健康策略。

二、 飲食

       落實學校配置營養師,設計、監督營養早午餐供應情形,並教導學童了解健康飲食的注意事項。舉辦肥胖相關教育課程,讓學童了解肥胖對健康的影響,提升學童營養相關知識,接受健康、營養知識及態度教育,養成攝取健康食物的習慣。此外,校園內禁賣含糖飲料與零食,並應規定所有食物均應有清楚正確的營養與熱量標示,所有品項需具抽驗合格標示。

三 、 身體活動

       儘量讓學童有足夠的身體活動時間,學校裡每天可安排一段較長時間至少30分鐘的中度身體活動,並以每天一小時為目標。教導學童不要沈迷3C電子產品,每日不要超過兩小時。

四、睡眠

       提升兒童與青少年對睡眠問題危害健康的認知,增加父母及家中長輩對兒童與青少年睡眠健康重要性的瞭解與相關行為。延後上學到校時間,讓學童能有每天八小時以上的充足睡眠。

       針對已達肥胖標準兒童的處置策略:

       針對已達肥胖標準的兒童,定期計算BMI,與家長溝通使其了解肥胖的嚴重性,並一起訂定學校與家庭減重計劃,讓學童參與減重班,以團隊合作模式,提出處置策略,接受營養師諮詢與飲食菜單,並和體育老師量身打造強化體能訓練計劃,且由心理師提供行為治療與強化動機,每個月追蹤身體與體重變化,檢討減重進度,應長期追蹤且評估成效,視情況轉介至兒童肥胖門診,評估是否有相關併發症。

       對於兒童肥胖的問題,特別強調教育的重要性,家長與孩童的正確認知與環境各方面的配合,多管齊下才有可能達成目標的。兒童肥胖是值得重視的健康課題,需要大家一起努力!


作者資歷

許振東醫師
台大醫院小兒過敏免疫風溼科研究員
永和耕莘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中華民國小兒科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免疫學會專科醫師惠心婦幼診所小兒科主治醫師


陳亞南
一個生長在台灣,罹癌後依然微笑,依著自己信念生活的女子,喜歡工作,喜歡寫作,也喜歡旅遊。經營了很多文字和畫作,出版過的散文集有:《尋訪大陸美麗山水》、《閑閑走走──台灣小旅行》、《拾穗人生》、《人間有愛》、《和自己相遇》、《荷風清恬》、《猶有溫婉》、《靜對滿天星》等。曾獲洪建全兒童文學少年小說首獎、教育部文藝創作散文獎、全國文學報導文學獎、梁實秋文學創作獎等國內多項重要文學獎項。


2023-05-03 13:19:06
惠心婦幼診所小兒科主治醫生 許振東 醫師 口述
Copyright 2020© 財團法人大地之愛癌症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 .
台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7號|Website Design & Hosted By Lyons Digital Technology.